质量管理本身不是难事,无非是按照PDCA过程管理方法管理。难的是口头做,还是实际要做。
如果是短期利益,则很可能是做做样子,收效甚微,如果是长远利益,贯穿生产的始终,则可能发生质量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冲突。尤其在制造型企业中,生产部门认为他的第一职责是根据业务部门的订单安排生产计划,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完。质量部门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检查产品质量,而不是以预防和及时解决问题,完善和改进管理体系为目的。两个部门都希望产品质量过硬, 每一个人都很清楚,没有质量的产量就是浪费,产量越大,浪费越大。但是一味追求质量,一定会影响生产效率。所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,有效协调质量与生产的矛盾,质量也不是那么难做。
质量管理就是标准管理
首先是质量标准的来源,一个是来自一些公认的质量体系;另一个是来源于技术部门的技术文件,比如工程图纸、工艺要求、物料要求等文件。质量标准错误或来源出现问题,再厉害的大佬也管不好产品质量。
领导对待品质问题的方式
领导对待品质问题的态度具有导向性,如果领导处理品质问题的方式是处罚、责问,生产部门就会遮盖问题;反之,领导对带质量问题熟视无睹,部份人员会认为品质工作不重要,生产部门也不会把产品质量放在心里。所以,领导对品质问题的态度是产品质量能否管控的关键因素。要把生产部门的品质管理好,首先要从领导做起。企业领导必须要表明自己对待品质和生产的立场,不偏不倚,问责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流程,不能消极回避。
加强质量和生产的沟通,增进相互认识和了解
每个部门、每个工位首先应该搞清楚自己能干什么,应该干什么,生产部门不能只看到生产数量而忽视生产质量问题,更不能认为其它相关技术部门提出意见是找麻烦,发现异常情况要主动与技术部门沟通,不能隐瞒。相关部门也不能仅仅根据已定的指标去核对生产情况,更重要的是发现已经发生或者尚未发生的异常,找出异常原因,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,要协助生产部门发现隐患,共同完善生产管理体系,等不良品出来后再去指责生产部门,已经于事无补。定期召开质量会,讨论质量问题,并强制要求解开会一定要拿出拿出解决方案,而不是吵没有结果的架。
生产部门要主动寻求提高生产效率
生产部门也要改变观念,别以为提高效率只是提高生产数量而忽视质量,也别以为提高效率是别的部门的事情。产量的提高不能只靠人工劳动的增加,要以调动员工积极性、改进工艺、革新设备,求效率。要时刻记住:没有质量的产量就是浪费,产量越大,浪费越大。出现品质问题的苗头要及时主动与质量沟通,不要隐瞒情况敷衍了事。
质量部门要改变狭义质量观念,完善质量体系
生产与质量发生矛盾,一般是产品品质控制到生产流程的后段,产品品质问题已经产生,再怎么处理都是企业的损失。所以,品质管理不能只是最后的检验,而应该制定质量方针、目标以及质量策划、质量控制、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活动,变事后追查为事前预防、事中监控和事后改进方法,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有经验的生产人员沟通,共同解决问题。从大质量的角度,交货期的保证也是品质保证指标,所以,发生生产与品质的矛盾时,质量部负责人应该把交货期的保证作为质量部的工作。质量部门还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,不能光说不练,要能够切切实实帮助生产部门提高生产质量。